Select Language
發佈日期:2025/04/14 編輯部
翻越思源埡口,見南湖大山之巔
今早的空氣透著高山的冷冽,因為知道今天得爬超過2100公尺,非電輔車的車友們八點準時先出發,電輔車隊則在八點半跟上。
出發沒多久,大約16公里後,我們陸續抵達了南山部落—這裡在泰雅語裡叫做「Pyanan」,意思是「祖先曾經來過的地方」。站在這裡,彷彿可以感受到那段遷徙記憶的回聲:當年居住在南投仁愛瑞岩部落的泰雅族人,翻山越嶺,沿著後來被稱為「比亞南古道」的路,來到這片山谷之中。上坡的路況雖然艱辛,但我們仍舊踩著穩健的步伐,一步步攀升,目標是那座熟悉又神秘的鞍部—思源埡口。
全員於十一點抵達了這段旅途的制高點,思源埡口,海拔1948公尺。風吹過兩側山脈交會的狹口,帶著冷意,也捎來歷史的重量。這裡曾是泰雅族穿越中央山脈、進入蘭陽平原的必經之路。他們翻越這裡,在蘭陽溪畔落腳,建立了部落,也開啟了另一段生活篇章。「思源」,不只是地名,更是一種飲水思源的提醒;走在這條路上,我們不只是挑戰體力,也在踏上一段充滿人文與自然交織的道路。
稍作停留,我們來到南湖大山登山口合影。這座屹立於中央山脈的山峰,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去,都自帶一股莊嚴與沉靜。它的山區擁有台灣最完整的冰河地形與獨特的寒漠地貌,更孕育了多種世界獨有的原生物種。站在這裡,人顯得渺小,但心卻變得豐富。
十一點四十分,我們在陵后宮用午餐,山中的簡餐,配著疲累與達成感,格外美味。
午後的路程,比起早上的嚴峻,多了些舒緩的欣賞。騎經武陵路口與環山部落,山谷間層層堆疊的小屋,如詩如畫,讓人忍不住放慢速度。那種寧靜與安定,不是旅客可以輕易闖入的領域,卻讓人心生嚮往。
沿著台7甲往下,經過清泉橋,再往上來到張雨生的家。這裡不只是他的童年記憶所在,如今更成了一座溫柔的紀念館。屋內收藏了他讀過的小說、得過的獎盃,以及無數來自世界各地歌迷的信件與明信片。一代音樂天才雖已遠去,但他的靈魂仍留在這片環流丘地形之中。
是的,這裡不只是音樂人的故鄉,更藏著大甲溪千萬年來的地質奇景。曲流環繞,山形蜿蜒,這些難得一見的地貌在腳下展開,讓人再次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最後,我們騎經梨山1956秘密花園。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童話,實地也確實不負其名。與梨山賓館、櫻緣丘和希利克步道相鄰,花園靜靜地盛放著季節的色彩,為一整天的辛勞畫下最柔美的句點。
下午三點五十分,所有團員平安抵達今晚落腳的好望角飯店。推著車、卸下行李,疲憊的身體藏不住笑意。今天,真的很不簡單,但也,無比精彩。
Copyright © 山海戀單車 BIKEXPLOR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