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Language
發佈日期:2024/09/23 編輯部
本期山海戀車友故事,主角是來自香港聖類斯中學的Lawrence老師。從2017年起,他以單車環島作為教育的一環,帶領學生遠離手機螢幕,踩上踏板、挑戰自我,讓孩子們在騎行中鍛鍊毅力、學會紀律。從稚嫩少年到皮膚黝黑、目光堅定的少年騎士,這趟環島旅程,不只是一場運動,更是讓學生學會面對世界的成長洗禮。
2017年,適逢學校成立90週年,Lawrence萌生了讓學生體驗一場特殊活動的想法。他向學校提議組織師生一同環台,並幸運地獲得航空公司的贊助,為20名學生提供了旅費支持。這趟為期12天的台灣之行,包括環島騎行在內,共有23位師生參與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騎行,Lawrence在香港組織了提前的訓練課程。學生們每逢週末進行騎行訓練,平日時則在學校操場繞圈練習騎行技術。假日期間,他們的騎行距離逐步增至20至50公里不等。此外,Lawrence還設計了比賽機制,激勵學生保持訓練,並以台灣環島的機會作為獎勵。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能,也對他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。
2019年,Lawrence再次組織台灣環島分段活動,這次選擇了花東路線。然而,當時香港正值「反對逃犯條例修例示威活動」遊行期間,學生家長、學校和香港友人都極度關注師生能否順利返回香港。這趟行程除了騎行,還野猴子森林爬上樹幹、飛過樹林、走過鋼索的探險以及停靠溪流邊泡水等,這些經歷讓參與的師生難以忘懷。
今年的台灣西部環島騎行活動,除了老師外,還有兩位曾參加過2019年東部環島的學長(現已為大學生)再次報名。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陪同學弟們騎行,從旁輔導並加油打氣,充分展現了歷代傳承的精神。
Lawrence表示,組織這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毅力、目標感以及團體紀律。當今的年輕人多為獨生子女,除了在學校學習外,閒暇時間大多沉浸於手遊和網絡,紀律鬆散。參加環島騎行需要規律參加訓練,並通過比賽獲得資格,這樣的過程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榮譽感、目標感與使命感。Lawrence堅信,想要收穫成果,就必須付出努力,這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觀。
雖然這些年齡在12至18歲之間的學生,在香港經歷了至少半年的訓練,但他們來到台灣後仍可能會出現紀律鬆散的情況。首夜就有學生因過度興奮而玩到太晚,導致沒有準時起床吃早餐,導致體力不足以應付騎行;也有學生因覺得辛苦而鬧脾氣想回香港。然而,當他們看到其他同學順利完成騎行時,自己的態度也會隨之轉變。這群精力旺盛的學生,喜歡在騎行途中停靠便利商店,吃零食、喝飲料、吹冷氣,並對夜市、台灣特色美食和美景情有獨鍾。他們大多曾與家人來台灣旅遊,但這次的騎行讓他們看到了鄉間的風貌與當地風土人情,這是一種截然不同且更為寶貴的體驗。
Lawrence從運動中收穫了許多樂趣,從跑步到馬拉松,再到速度更快的單車騎行。在騎行的過程中,他可以一邊運動,一邊觀賞美景。如今的Lawrence在跑步與騎單車之間保持著雙運動模式。他說: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多年,除了知識的傳授外,學生的生活技能和未來面對社會挑戰的生理素質和能力同樣重要。Lawrence希望學生們能夠適時遠離科技產品,更多地接觸大自然,參與戶外運動。
與學生們一同騎行,讓Lawrence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。他在與不同性格的學生交流中,不斷調整心態,建立良性的互動。儘管有時騎行速度落後於學生,但他仍然堅持完成每個里程碑,這樣的精神也感染了身邊的學生。組織活動讓Lawrence接觸到了來自不同領域的人,這也使他增廣見聞,學到了許多溝通方法和技能。
當他看到這些從桃園機場初來乍到的稚嫩少年,經歷了一趟趟的環台騎行後,皮膚變得黝黑、性格變得開朗,明顯地看到了他們的蛻變。學生家長也反饋說,孩子們變得更加成熟、更具責任感。Lawrence深信,這些騎行經歷中的酸甜苦辣將會轉化為他們人生中的寶貴養分,也希望這段經歷能夠讓這些年輕人在未來的道路上更加茁壯成長。
Lawrence老師以環台騎行活動,賦予了學生們超越課堂的寶貴經歷。他堅信,這些騎行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身體素質,更培養了他們的毅力、紀律和責任感。經歷過這些挑戰的學生們,從懵懂少年蛻變為成熟、自信的青少年,並將這些經驗化為人生的養分。Lawrence老師的心願是,這些歷練能夠激勵學生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勇敢前行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山海戀車友故事持續講述中
Copyright © 山海戀單車 BIKEXPLORER